国有基金或将占直投基金半壁江山
發表日期: 2020-05-26    來源:文章來源:母基金研究中心
 


國有基金向來是股權投資行業裏的“重量級存在”。

 

在私募股權母基金方面,根據母基金研究中心4月發布的《2019中國母基金全景報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母基金全名單共包括309支母基金,總管理規模達24524億元。其中,政府引導基金237支,占總數量的76.7%;總管理規模達19126億元,占總規模的77.99%。亦即,八成左右的母基金具有國有屬性。在市場化母基金裏,絕大部分的母基金也具有國資背景。

 

而對於民營的市場化母基金來說,可能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自資管新規落地以來,私募股權資金供給趨緊,本就令市場化母基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再加上2019年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出現了信用問題,對市場信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更是大大加劇了以財富管理機構為代表的傳統民營母基金管理機構的募資困難,很多民營的市場化母基金逐漸“消失”,中止了運營。

 

受年初新冠疫情的影響,短期內市場化母基金的募資會更加困難,市場預期極度低迷。相比國有背景的市場化母基金,市場上本就所剩不多的民營市場化母基金將面臨更嚴重的生存危機,甚至有倒閉清算的危險。

 

“民營的市場化母基金可能很難再見到了,母基金行業未來可能基本上全部都會是國有的了。”壹位來自北京的某母基金高管表示。

 

在直投基金方面,2018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明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以“基金投資等方式,盤活國有資產存量,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共同發展,實現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

 

2018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引導國有企業通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方式籌集股權性資金,擴大股權融資規模。”“鼓勵各類投資者通過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兼並重組。”

 

這被業內視為創投“國家隊”要大規模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性文件,我們也發現,自去年起,越來越多的政府引導基金開始參與直接投資,通過直接投資行業領先企業的方式,引進地方急需的戰略新興產業。

 

越來越多的“國家隊”也在強勢入場直投——“國家隊”即國家級母基金,是指由財政部出資設立的母基金,母基金的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央財政。從某種意義上說,國家級母基金代表了國家意誌,從他們的投資方向和領域,也可以看出國家重點扶持方向和產業發展重點。

 

作為“管資本為主”改革的重要嘗試,基金已然成為當前國有資本運營管理的重要市場化手段。很多“國家隊”的管理機構強勢重倉進入直投基金,它們既做母基金,也做直投,且越來越重視直投,如中金資本、中國國新基金、誠通基金、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發展基金等。很多“國家隊”的基金,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壹期(俗稱大基金壹期)、國投等大型的直投基金都做出了不錯的成績。

 

據接近國資委與財政部的人士對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其實國資委與財政部都有意向收緊國有資本對外投資基金,也即母基金業務呈收緊趨勢,未來會更多的發展直投基金方面。

 

未來,國資系基金有望遍地開花,或將占直投基金的半壁江山。

 

其實,此前,除了深創投等“國家隊”,直投基金行業還是以民營機構為主,人們耳熟能詳的是紅杉、IDG、高瓴等知名股權投資機構。

 

但年初突發的新冠疫情更像是壹場淘汰賽,疫情之下,民營基金的壓力倍增,深陷低谷。特別是對於大多數中小型直投基金或成立相對較短的基金來說,面臨著生死抉擇。

 

早在3月10日,廣州弘亞數控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弘亞數控”)發布壹則《關於終止參與暨解散產業投資基金的公告》稱,公司擬出資3000萬元人民幣作為有限合夥人與多家知名VC/PE機構共同出資設立的壹只產業基金,正式宣告解散。

 

這是疫情期間倒下的第壹個民營LP基金,而弘亞數控並不是特例——3月16日,上市公司華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終止參與設立華桐智能基金的公告》;3月31日,上市公司華西能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透露,公司董事會通過了終止參與發起設立清禾金泰諾並購基金的議案……

 

這意味著,壹部分民營基金將倒在黎明來臨之前。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底,存續備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28910只,基金規模9.01萬億元,較上月增加741.50億元,環比增長0.83%;創業投資基金8636只,基金規模1.34萬億元,較上月增加687.81億元。

 

與3月相比,規模都只堪堪增加了幾百億,股權投資基金的環比增速更是只有可憐的0.83%,中國股權投資行業正式進入冰凍期。

 

當“冰河世紀”來臨,國有背景讓國資系基金穿上了壹件天然禦寒的“保暖衣”。

 

“現在募資本來就難,疫情更是讓很多LP都收緊了資金,而大部分LP都會關註是否有國資背景。”壹家上海創投機構的IR(投資者關系)略帶無奈地稱。

 

國資基金募資相對容易是業內的共識,在登記備案方面,LP是國資、上市公司的基金也相對更容易成功。

 

不僅是具有資金資源優勢、風控優勢、信用優勢和政治優勢,國資基金在資本運作、管理輸出及資源對接等方面也是得天獨厚。

 

對很多創業者來說,國資基金能提供壹個產業化的銜接平臺,既能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還能為創業者對接旗下的各項資源,這與股東名單裏有壹個好聽的名字所產生的效應絕不能同日而語。

 

國資基金在直投領域的壯大,對於其他市場主體來說,並非壞事,“國家隊”絕非是站在企業對面拼個妳死我活的對手。它所扮演的角色,是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領路者。尤其是在當前美元基金壹枝獨秀的背景下,國內大力支持的核心技術攻關、卡脖子技術,會面臨被外資把控的風險。而國資基金的發展,將進壹步壯大人民幣基金的力量,給低迷的市場以信心,相信這也將推動未來本土創投的崛起和市場格局的進壹步完善。